說道草莓,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鮮嫩可口的果實,但是對于莓農而言,想要得到這一顆顆果實,付出的辛酸卻是難以形容的。傳統草莓種植,連畦帶溝一般是一米,溝深40cm,從定植、覆膜、打葉、采摘這一系列過程都是需要彎腰操作,一整天的工作下來,直腰都很疼痛,更別說要這樣管理長達半年之久了。如果你也感統深受,接下來就跟隨小編走進無土栽培的世界,小編會為大家從成本、勞動強度、植保、產量、技術等諸多要素詳細介紹草莓無土栽培技術,無論是種植者還是草莓愛好者,希望對你們有一些啟發。(親身體驗,真實描述)
無土栽培草莓最常見的模式是以鋼管為骨架,以彩鋼瓦、無紡布或者泡沫模具為栽培槽的樣式,將傳統畦面抬高,高度約在1m,槽間填充輕質介質,這樣便形成我們所說的高架草莓。小編將著重介紹此模式,畢竟生產上常用的就是這個,其他觀光模式(柱狀等)不做描述,具體情況如下:
1.地面整平:做高架前一定要將地面整平,然后壓實,這點很重要,和高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有很大關系,也方便游客采摘,有條件的可以用園藝底部鋪地面,效果非常好。
2.高架搭建:首先是骨架的搭建,材料選用鍍鋅管、卡槽、無紡布,還有些固定配件,組合成一個高1m,寬25cm,深20cm的高架栽培槽,一畝地成本在2萬左右,不涉及人工。(具體搭建方法和細節不再贅述)
3.基質填充:常用的基質選用草炭土(國產即可)、珍珠巖、蛭石,比例2:1:1,每1立方米基質中混合1kg餅肥和1kg緩釋肥(一定要進口),這樣基質就搭配完成,填充至栽培槽,形成拱狀即可,栽前澆透水?;|的成本一畝地在1萬左右,不涉及人工。
4.鋪設滴管:每個栽培槽鋪設兩條滴灌帶,切記不要用微噴,滴管孔距在10cm即可。
5.草莓定植:與傳統方式一樣,株距10cm,成品字交錯種植,但是你會發現要輕松很多。
6.覆地膜:地膜要買長一點的,約1.2m,每條兩張,下部要緊貼地面,利用地膜將槽下空間隔絕,起到保溫作用,如果遇到低溫天氣,需要適當增溫,因為基質內的溫度要比地溫降得快。
7.日常管理:其他操作與傳統栽培大同小異,但是勞動強度要低很多,不彎腰操作真的很爽。這里值得一提的是,傳統草莓前期病害嚴重、用藥量和次數多的問題在高架草莓上減輕很多,用藥量至少減少一倍。當然,蟲害還是得多注意的,如螨蟲、蛾蝶幼蟲、薊馬等。
8.產量:草莓正常生長情況下,產量相當可觀,水肥到位的話,每株花絮數量多且健壯,不會出現斷果的情況,如果再加上疏果處理,商品果率還是挺高的。
9.基質處理:果實采收后,拔出植株,適當補充缺失的基質,在覆蓋薄膜后在夏季高溫消毒處理,正常情況下,基質是可以使用5年左右的。
以上便是小編的親身實踐經歷,歡迎草莓種植者和愛好者共同探討,互補有無。
上一篇:草莓生長對外界環境的要求及高架槽式栽培技術
下一篇:淡雪草莓苗 來自遙遠的日本
無土栽培草莓最常見的模式是以鋼管為骨架,以彩鋼瓦、無紡布或者泡沫模具為栽培槽的樣式,將傳統畦面抬高,高度約在1m,槽間填充輕質介質,這樣便形成我們所說的高架草莓。小編將著重介紹此模式,畢竟生產上常用的就是這個,其他觀光模式(柱狀等)不做描述,具體情況如下:
1.地面整平:做高架前一定要將地面整平,然后壓實,這點很重要,和高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有很大關系,也方便游客采摘,有條件的可以用園藝底部鋪地面,效果非常好。
2.高架搭建:首先是骨架的搭建,材料選用鍍鋅管、卡槽、無紡布,還有些固定配件,組合成一個高1m,寬25cm,深20cm的高架栽培槽,一畝地成本在2萬左右,不涉及人工。(具體搭建方法和細節不再贅述)
3.基質填充:常用的基質選用草炭土(國產即可)、珍珠巖、蛭石,比例2:1:1,每1立方米基質中混合1kg餅肥和1kg緩釋肥(一定要進口),這樣基質就搭配完成,填充至栽培槽,形成拱狀即可,栽前澆透水?;|的成本一畝地在1萬左右,不涉及人工。
4.鋪設滴管:每個栽培槽鋪設兩條滴灌帶,切記不要用微噴,滴管孔距在10cm即可。
5.草莓定植:與傳統方式一樣,株距10cm,成品字交錯種植,但是你會發現要輕松很多。
6.覆地膜:地膜要買長一點的,約1.2m,每條兩張,下部要緊貼地面,利用地膜將槽下空間隔絕,起到保溫作用,如果遇到低溫天氣,需要適當增溫,因為基質內的溫度要比地溫降得快。
7.日常管理:其他操作與傳統栽培大同小異,但是勞動強度要低很多,不彎腰操作真的很爽。這里值得一提的是,傳統草莓前期病害嚴重、用藥量和次數多的問題在高架草莓上減輕很多,用藥量至少減少一倍。當然,蟲害還是得多注意的,如螨蟲、蛾蝶幼蟲、薊馬等。
8.產量:草莓正常生長情況下,產量相當可觀,水肥到位的話,每株花絮數量多且健壯,不會出現斷果的情況,如果再加上疏果處理,商品果率還是挺高的。
9.基質處理:果實采收后,拔出植株,適當補充缺失的基質,在覆蓋薄膜后在夏季高溫消毒處理,正常情況下,基質是可以使用5年左右的。
以上便是小編的親身實踐經歷,歡迎草莓種植者和愛好者共同探討,互補有無。